爱游戏官网入口-ayx爱游戏官方app平台入口

四史论文1000字十四篇-爱游戏官网入口

如何写四史论文1000字十四篇才简练、明确呢?编辑和大家精心分享《四史论文1000字十四篇》材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起模仿一下,你也可以在此搜索更多与《四史论文1000字十四篇》相关的范例。

学校的教育也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史论文1000字十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新时代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应对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的困境与挑战,努力探索“四史”教育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即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关键词:“四史”;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社区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09—0043—0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这深刻揭示了思想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习近平明确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社区党组织是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基础,因此社区党建工作至关重要。新时代条件下,将“四史”教育融入到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对当前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的种种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

(一)“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基本前提

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党情国情世情的了解,是正确看待历史、现实与未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奋斗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无不彰显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导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中的王进喜、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袁隆平等优秀的历史人物,无不在以自己的切身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四史”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思想给社区基层党员以精神上的教育,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二)“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

四史的历程,无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具体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因此学习四史就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尤为注意的是,四史的发展过程不单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历史,更是将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过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学习四史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也是学习随后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理论;既是学习思想理论,又是学习实践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四史”教育是广大党员真正学懂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作为生动的历史教材。

(三)“四史”教育是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有益镜鉴

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政权建设、国家治理的过程,包含着党在各个阶段关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和历史教训。学习四史,有利于我们深刻把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正反经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所取得的伟大经验。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党的机体细胞,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的基本保障。”〔3〕尤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的深入思考,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明确提出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从而有利于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治理水平,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展开和发展。

二、“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现实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社区的党组织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既有“四史”教育长期形成的教育形式相对陈旧的问题,多流于传统说教的形式;也有随着社会转型产生的利益分化导致的多重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袭,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更有社区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党组织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需要认真审视和剖析,这是社区党组织解决困境、加强思想建设的前提。

(一)“四史”教育形式相对陈旧

我们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成立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组织建构起了完整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历史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形成了过分依靠传统说教形式的情况,四史教育在教授形式上过于单一,多采用讲座、理论灌输等方式,使得四史教育收到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深入人心。此外,“对于四史”内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组成部分存在内容交叉、历史时期重叠的部分,如何理清内部四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构架四史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四史”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四史”教育在内容架构以及教育形式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四史”教育在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二)不良社会思潮的不断侵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危害,尤其是对于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党员造成了认知上的错误引导。第一,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歪曲、丑化、编造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借以否定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从而否定党的历史,使得部分党员无法辨明大是大非问题,无法透过历史的迷雾把握历史事件的真相,不能正确评判某一阶段历史和某些历史人物,这是部分基层党员和广大民众思想认知面临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第二,随着社会转型带来个人利益的张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的侵袭,人们对于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我党的优良作风有所忘却,极易陷入对现实物质生活的享乐之中,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甚至有的党员将市场交易原则引入对人民服务工作中,以交易原则处理干部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丧失了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践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非常不利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三)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问题

第一,部分党员理念信念缺失。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也有一些人宗旨意识淡化,是非观念淡薄,有的在政治性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有的不能洁身自好,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这些人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表明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不彻底、不坚定。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部分党员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致不能正确认识部分历史现象的本质,总是“人云亦云”,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被各种社会思潮裹挟带偏。第三,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问题。社区党组织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以往过度注重其在带领基层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忽视了对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引导,忽视了对于广大基层民众的思想教育,过度重视利益激励作用,从而给自身的思想建设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实践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是一个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基层党员为核心,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根本目标。为此,“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一)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

从“四史”教育的内容来看,既要科学理清“四史”教育的架构体系和交叉内容,更要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这是因为“四史”作为一种历史教育是在长时间跨度以及广袤的地域背景中展开的,侧重整体性概括性教育,而每个地区的历史资源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充分挖掘当地的各种资源,不断凝练概括当地的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等,形成地方特色,例如“红船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等,就是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不断拓展四史教育内容,建构适合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才能将“四史”的基本原理灌输入党员的头脑中,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统一。此外,拓展“四史”教育内容除了深度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于妄图颠覆党的统治、不利于人们精神健康发展的思想观点要勇于发声,积极应对,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宣传“四史”的内容、价值理念。

(二)創新教育形式: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

新时代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相融合,需要改变过去流于传统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单一举办讲座、固定课程的模式,关键是要推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二者相结合的形式。第一,推进以比赛促进理论学习的方式。通过举办四史相关的有奖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各社区党组织学习四史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以奖促学、以赛促教等形式,推进四史知识的传播。第二,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革命教育基地,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井冈山全国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四史教育资源,可以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感受各革命基地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第三,加强教育实践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四史教育应当树立的理念,更是应该实现的行动。四史教育不能只是理论的传授,更要鼓励社区党员积极为社区民众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四史”教育的理念、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进一大批熟练掌握“四史”历史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人才支持,加强四史教育研究,第二,探索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党校以及地方文化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一整套地方资源开发、理论培训、现场教学以及实践参与的四史教育制度建设,以制度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切实保障“四史”教育的操作性持续性。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无论是引进人才、机构合作还是实地教学,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有关部门要努力支持社区党组织的基础建设,为各项活动的开展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第四,加强“四史”教育考核机制建设。将“四史”有关知识以及践行“四史”教育理念的行为确立一个科学的评价审核标准,对那些在教学学习中成绩优秀、践行服务人民的优秀党员进行嘉奖,通过树立典型以调动广大党员的动力和积极性,激发社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最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4〕

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5〕。通过“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巩固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

〔2〕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8-11-8(01).

〔3〕张晓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01):104

〔4〕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56.

第二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大学生“四史”教育主要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有效策略是:(一)打造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优质课程;(二)创建以校企结合为契机的“四史”教育机制;(三)构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教育资源;(四)建设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主要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6-0097-03

引言

随着中外文化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及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虚假、负面信息及西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渗透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机遇,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繁荣昌盛的新阶段,物质生活富足、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是当代大学生的特征,要想使其认识到自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就需要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伟大奋斗历史,通过深入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学生形成“四个自信”,认同我国政治及经济体制、认同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引导大学生回顾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艰难时期中我党及人民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果敢精神,继而使大学生树立自身使命意识,将自身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贯通起来,实现个人成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

一、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要内涵

(一)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政治性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由弱到强所走道路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为注重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重要性的论述将“四史”学习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且为大学生“四史”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目标依据。

大学生“四史”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从“四史”教育内容来看,其涵盖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建设国家、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奋斗历程、中华民族政治选择历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特征。大学生“四史”教育实施的前提是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根本目标在于使大学生深入认识我国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为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不动摇,继而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与历史认同感。由此可见,“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本质,唯有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内涵才能保证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专业性

大学生“四史”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观与价值观间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来看,正确的历史观是最大化价值认同的来源,大学生唯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的奋斗发展历史,才会对自己的民族及国家形成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及情感归属,即历史观可以统一个体与国家的思想,继而使个体作出有利于国家繁荣发展的行为选择。由此可见,大学生“四史”教育是针对学生思想及政治的教育,鉴于其“历史教育”的基础及“政治教育”的本质,综合来看,大学生“四史”教育具有政治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

其一,政治教育的专业性。正如前文所述,正确的政治立场及方向是实施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前提,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是新时代下大学生“四史”教育亟须思考的问题。

其二,历史教育的专业性。既要摒弃传统灌输历史的教育理念,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四史”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获得启发、获得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从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出发,结合大学生所处的内部环境(校园、课堂等)、外部环境(社会环境)、“拟态环境”(有组织、有目的的利用信息虚构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三)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时代性

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出发点为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的奋斗与发展历史,其支撑点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其落脚点为使学生自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逻辑来看,其虽然以历史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但却呈现出极强的时代性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的“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大学生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与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目标及方向相契合,并与我国社会实际紧密相连,表明大学生“四史”教育服务于现实。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四史”教育也要秉承“立德在先,树人在后”的理念,在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觉悟的同时聚焦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以法律为准绳、社会公序良俗为约束正确决策自身行为,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主动承担现阶段的责任。

(四)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践性

大学生“四史”教育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从整体上来看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世界谋大同的生动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以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制定的历史经验为例,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一直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辩证统一,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以及我国在革命及社会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政策。同时,我国各个时期制定的公共政策,都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各级党组织及各级政府所坚持的根本原则,更是衡量公共政策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的根本标准。此外,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在政策决策前,进行广泛且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确保全面了解主观及客观情况,把握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以及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可行的政策。不管是中国特色公共政策的制定,还是中国共产党帶领人民走向富强民主的历程,都证明“实践”的重要性,这也决定了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以实践为落脚点的综合教育活动,不仅要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式方法,发现、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根本在于把握正确的导向,继而纠正四史教育中的价值观偏差。维护人民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四史”教育同样是以维护谁、服务谁为导向的专业性教育。学生通过“四史”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及人民奋斗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正确认识、批判世界各国所选择的道路,有助于学生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必然性、合理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决定态度,思想决定行动”,当代大学生处于中外文化融合、信息传输密度及速度双高的复杂社会环境中,部分反动及反华势力以“平等”“自由”为由,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发表不良言论,诸如利己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无用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等都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摇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甚至驱使其作出过激行为。在此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思路,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以辩证思维挖掘社会现象的本质,继而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继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立德为先,树人在后,这与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规律相契合。学生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唯有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的法律意识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素养,而专业的知识技术、综合能力等是“人”的附加价值,是其担任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四史”教育作为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教育,兼具了道德培养与技能培养的双重功能,通过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自觉提高道德素养、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行为选择时“以史为鉴”,继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道德观。同时,“四史”教育的激励、启发、熏陶、警示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以法律为约束、以社会公序良俗为准繩、以历史为参照进行行为决策,继而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打造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优质课程

大学生“四史”教育涉及面广,具有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征。为了保证“四史”教育质效,建议高校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打造专业课程,通过党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等形式将“四史”渗透至高校教育各个环节中,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合的大学生“四史”教育模式。同时,在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合“四史”教育,以历史教育为基础,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保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及行为,继而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此外,设置专门机构监督大学生“四史”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情况,将教育责任落实到个人,为大学生“四史”教育提供组织架构、制度保障。

(二)创建以校企结合为契机的“四史”教育机制

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部分企业成立时间悠久,见证了我国时代发展的进程,并为我国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建以校企结合为契机的“四史”教育机制,能够使学生通过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历史、见证企业辉煌成就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赋能,继而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的认同感。同时,为了保证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践性,建议学校开展“国有企业砥砺奋进谋发展,敢为先人促改革”的社会实践活动,请学生深入国有企业,收集关于国企改革、国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撰写社会调研报告,使学生对国有企业的历史有全面、系统的认知。最后学校评选出最佳报告并给予获奖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国有企业服务大局、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勇担使命的精神。

(三)构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教育资源

信息经济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前沿颠覆性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应运而生,迅速占领媒介市场重要地位,并助推信息传播密度与速度的双提升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在此背景下,学生信息接收程度显著提升,虚假、负面信息及不良言论全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动摇其价值观、历史观与理想信念。大学生“四史”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承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责任,通过构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教育资源抢先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以思政话语的权威性、亲和性、针对性纠正学生错误思想。例如,通过新媒体平台整合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以此为案例实施价值选择教育等,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实际、基于“四史”教育基本内涵使学生发现自身消费行为中存在的不足,继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建设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实施大学生“四史”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的熏陶及环境的浸染,学生会形成铭记历史、以史鉴今的良好习惯。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结合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事件节点开展党员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四史”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可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与实践性。高校实施“四史”教育要深刻把握其内涵,认识新时代“四史”教育新特征与新变化,并围绕当代大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广泛整合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模式,以切实提高“四史”教育质效。

参考文献:

[1]魏晓文,秦雪.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三重逻辑——学习习近平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j].思想教育研究,2020(9).

[2]孙艳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9).

[3]穆占一.挖掘吉林红色资源?创新抓好“四史”教育[n].吉林日报,2020-08-26(004).

[4]沙冰.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j].质量与市场,2020(16).

[5]叶子鹏,王财忠.在加强“四史”教育中提升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n].广西日报,2020-07-16(005).

[6]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

[7]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5).

作者简介:燕齐(1995—),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单位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新时代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应对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的困境与挑战,努力探索“四史”教育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即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关键词:“四史”;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社区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09—0043—0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这深刻揭示了思想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习近平明确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社区党组织是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基础,因此社区党建工作至关重要。新时代条件下,将“四史”教育融入到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对当前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的种种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

(一)“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基本前提

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党情国情世情的了解,是正确看待历史、现实与未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奋斗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无不彰显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导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中的王进喜、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袁隆平等优秀的历史人物,无不在以自己的切身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四史”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思想给社区基层党员以精神上的教育,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二)“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

四史的历程,无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具体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因此学习四史就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尤为注意的是,四史的发展过程不单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历史,更是将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过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学习四史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也是学习随后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理论;既是学习思想理论,又是学习实践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四史”教育是广大党员真正学懂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作为生动的历史教材。

(三)“四史”教育是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有益镜鉴

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政权建设、国家治理的过程,包含着党在各个阶段关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和历史教训。学习四史,有利于我们深刻把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正反经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所取得的伟大经验。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党的机体细胞,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的基本保障。”〔3〕尤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的深入思考,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明确提出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从而有利于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治理水平,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展开和发展。

二、“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现实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社区的党组织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既有“四史”教育长期形成的教育形式相对陈旧的问题,多流于传统说教的形式;也有随着社会转型产生的利益分化导致的多重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袭,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更有社区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党组织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需要认真审视和剖析,这是社区党组织解决困境、加强思想建设的前提。

(一)“四史”教育形式相对陈旧

我们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成立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组织建构起了完整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历史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形成了过分依靠传统说教形式的情况,四史教育在教授形式上过于单一,多采用讲座、理论灌输等方式,使得四史教育收到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深入人心。此外,“对于四史”内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组成部分存在内容交叉、历史时期重叠的部分,如何理清内部四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构架四史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四史”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四史”教育在内容架构以及教育形式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四史”教育在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二)不良社会思潮的不断侵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危害,尤其是对于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党员造成了认知上的错误引导。第一,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歪曲、丑化、编造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借以否定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从而否定党的历史,使得部分党员无法辨明大是大非问题,无法透过历史的迷雾把握历史事件的真相,不能正确评判某一阶段历史和某些历史人物,这是部分基层党员和广大民众思想认知面临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第二,随着社会转型带来个人利益的张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的侵袭,人们对于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我党的优良作风有所忘却,极易陷入对现实物质生活的享乐之中,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甚至有的党员将市场交易原则引入对人民服务工作中,以交易原则处理干部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丧失了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践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非常不利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三)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问题

第一,部分党员理念信念缺失。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也有一些人宗旨意识淡化,是非观念淡薄,有的在政治性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有的不能洁身自好,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这些人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表明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不彻底、不坚定。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部分党员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致不能正确认识部分历史现象的本质,总是“人云亦云”,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被各种社会思潮裹挟带偏。第三,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问题。社区党组织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以往过度注重其在带领基层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忽视了对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引导,忽视了对于广大基层民众的思想教育,过度重视利益激励作用,从而给自身的思想建设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实践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是一个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基层党员为核心,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根本目标。为此,“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一)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

从“四史”教育的内容来看,既要科学理清“四史”教育的架构体系和交叉内容,更要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这是因为“四史”作为一种历史教育是在长时间跨度以及广袤的地域背景中展开的,侧重整体性概括性教育,而每个地区的历史资源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充分挖掘当地的各种资源,不断凝练概括当地的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等,形成地方特色,例如“红船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等,就是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不断拓展四史教育内容,建构适合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才能将“四史”的基本原理灌输入党员的头脑中,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统一。此外,拓展“四史”教育内容除了深度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于妄图颠覆党的统治、不利于人们精神健康发展的思想观点要勇于发声,积极应对,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宣传“四史”的内容、价值理念。

(二)創新教育形式: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

新时代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相融合,需要改变过去流于传统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单一举办讲座、固定课程的模式,关键是要推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二者相结合的形式。第一,推进以比赛促进理论学习的方式。通过举办四史相关的有奖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各社区党组织学习四史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以奖促学、以赛促教等形式,推进四史知识的传播。第二,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革命教育基地,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井冈山全国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四史教育资源,可以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感受各革命基地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第三,加强教育实践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四史教育应当树立的理念,更是应该实现的行动。四史教育不能只是理论的传授,更要鼓励社区党员积极为社区民众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四史”教育的理念、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进一大批熟练掌握“四史”历史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人才支持,加强四史教育研究,第二,探索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党校以及地方文化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一整套地方资源开发、理论培训、现场教学以及实践参与的四史教育制度建设,以制度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切实保障“四史”教育的操作性持续性。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无论是引进人才、机构合作还是实地教学,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有关部门要努力支持社区党组织的基础建设,为各项活动的开展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第四,加强“四史”教育考核机制建设。将“四史”有关知识以及践行“四史”教育理念的行为确立一个科学的评价审核标准,对那些在教学学习中成绩优秀、践行服务人民的优秀党员进行嘉奖,通过树立典型以调动广大党员的动力和积极性,激发社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最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4〕

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5〕。通过“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巩固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

〔2〕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8-11-8(01).

〔3〕张晓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01):104

〔4〕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56.

第四篇: 四史论文1000字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四史”学习教育要把握正确方向、创新内容形式,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灵活运用各种载体方法,做到有声有色、入脑入心。要把“四史”学习教育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更好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更好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观察风云变幻的世界,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今年开年就不同寻常,放眼全球,乱象丛生。经济、政治和军事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互交织,其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难以预测,尤其对“逆全球化”思潮和意识形态逆主流化现象更需要高度警觉。如果我们能够按照习主席的要求,站在新的时代制高点上,重温历史的经验,研究眼下的现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切实做到认清大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够“验在近而求在远”,结合各自担负的领导职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之中

掌握主动,从容应对。

读“四史”保持领导干部应有的气节操守,也需要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反腐败的严峻斗争中,习主席多次用历史上卖官鬻爵、拉票贿选、拉帮结派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教育全党,同时列举“治绩大举、民称其德”的王安石,“明断讼案、革除弊习”的冯梦龙,“案无留牍、室无贿赂”的郑板桥启迪各级领导干部,用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来滋养和净化我们的灵魂。实践告诉我们,习主席要求领导干部学点历史,一方面是为了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所需要的历史知识,以学益智,以史资政;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以学修身,以史为鉴,把现实中发生的一些问题看得更深更透。

以敬畏之心仰慕历史先贤哲人,以谦虚之心求教历史这本大书,以智慧之心吸取历史沉淀的精髓,以开拓之心借鉴历史之光照亮未来。习主席在这方面更是率先垂范,给全党做出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反对那种把读史和守旧画等号的说法,也不赞成那种钻在故纸堆里与现实工作脱节的做法,了解历史是为现实和争取美好的将来服务的,学习古人是为今人增益的。对过去和今天都不太明白的人,自然很难干出有光明前景的事业。只要站在这个正确的立足点上,我们就能够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中任意穿

越而永不迷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四史是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要通过学习“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第五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四史”包括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新时代背景下,将“四史”有机结合成为现阶段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点。虽然“四史”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但归根结底都是党为人民谋取幸福。本文将简要对“四史”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重点从多个方面探究了新时期党校开展“四史”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校?四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8-0-01

引言

2020年5月,中央党校向各级党校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校从现在开始加强“四史”教育教学,在相关文件中也明确指出了“四史”教学的意义。“四史”可以说是我国长时间发展进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也是如今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激励,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与内涵。党校是培养优秀党员干部的主要场所,新时代背景下各级党项必须强调与完善“四史”教学,开展“四史”教学工作,使党员干部可全面把握党情、国情等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真正地将“四史”转换为如今的智慧。以下则是笔者就此的分析与论述。

第一,“四史”教学在新时期党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坚定党员干部的信念

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环境已经发生的明显变化,其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少数党员干部意志与信念不坚定,经受不住诱惑,做出不正确的行为,这些行为必然会产生负面影响。加强“四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以及知识底蕴,而且可以确保党员干部始终站在理性的角度,有助于坚定他们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

2.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

新时期,加强“四史”教学可促使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继承优良传统,端正个人态度,立足于本职,将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光大,且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另外,加强“四史”教学也可督促党员干部树立大局意识,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并与人民群众密切关联。

 第二,新时期党校开展“四史”教学的策略

1.紧抓“四史”教学政治性,端正党员干部的历史观

“四史”可以说是现如今最为宝贵的现实财富与精神财富,从中国共共产党成立至今,优秀的领导人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逐渐将党史教育加入教育系统当中。党校是新时期培养党员干部的主要场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尤为强调“历史”,2020年再次提出“四史”教学,对党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目标以及方向。与一般的历史教学不同的时,“四史”教学涉及的内容更多、蕴含的深意更加丰富。新时代背景下,党校开展“四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抓其政治性,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政治教育,将端正党团干部的历史观以及政治观视为最核心的教育目标“四史”教学包括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等等内容,这些内容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若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点点偏离,就极易形成错误的思想,更为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杜撰历史、不尊重历史事实等不良现象,必然会使社会大众的思想发生扭曲。由此可见,加强“四史”教育,新时期党校应当重点强调正确的政治方向,不然的话根本难以还原“四史”,还会作用到党员干部的个人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2.紧抓“四史”教学针对性,督促党员干部展开思考

端正历史观是“四史”教学的首要任务,能够大大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以及情感归属。“四史”教师也是塑造社会协同意识的主要途径,对党校教育教学来说,不仅要传播正确的历史观,还要重视党员干部对国家的认同感,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四史”教学的核心要点之一。分析党员干部的特征,可发现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极其开拓,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但也面临着一定的社会压力,若是存在误导性较强的信息也会使他们产生错误的想法。因此,如今党项应当紧抓“四史”教学的针对性,在具体的教学培训过程可重点围绕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解决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思想困惑,并以综合性传授为主,设置针对性的问题,鼓励党员干部主动提问,在实践活动中去思考、去辨析,不断丰富自我,培养综合素质。

3.紧抓“四史”教学时代性,增强党员干部使命意识

作为当代有为青年,党员干部应投身于社会事业当中。新时期党校开展“四史”教学,必须紧抓其时代性,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使他们可明确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责任与义务,将个人志向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到一起。首先,教学过程中需坚持“导向”正确,立足于历史根本,学习并借鉴经验,挖掘内在规律,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其次,深刻认识历史发展本质,引导党员干部在如今的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占据理论制高点,逐渐深化使命意识;再次,党校可组织实践活动,列举历史事件,发挥其时代性的教育教学作用,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一流人才。

4.稳定坚持"四个高",不断完善"四史"教学课程布局

新形势下,党校还应当坚持“四个高”,完善“四史”课程布局,具体做法如下,第一,立足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将“四史”作为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贯彻党员培训的全过程;第二,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同时加强线下、线上教学,增设“四史”主题单元教学,可录制微党课,将这些课件上传至共享平台,面向社会进行推送,使更多的群众深入地了解“四史”;第三,整合红色资源,打造新型教育基地,建设“四史”培训课程资源库,科学规划教学清单,再次推进“四史”教学高效开展;第四,在“四史”教学过程中,强调党员干部的红色基因,将“四史”与实践工作有机整合,针对性地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坚定信念,实现学习成果转化。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效开展“四史”教育已然成为党校最为主要额一项工作任务,对培养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现阶段党项必须充分把握“四史”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多个方面做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四史”教学真正地融入育人機制当中,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完善自我,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黎潇阳,任小文,王林玲.“四史线”教学法:指向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hps教育变式[j].生物学教学,2018,43(09):6-8.

[2]赵卫宾.新疆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中的文物教学思考[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8,38(01):64-68.

第六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大学生“四史”教育主要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四史”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有效策略是:(一)打造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优质课程;(二)创建以校企结合为契机的“四史”教育机制;(三)构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教育资源;(四)建设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主要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6-0097-03

   引言

   随着中外文化融合的进一步加深及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虚假、负面信息及西方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渗透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政治立场、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机遇,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我国繁荣昌盛的新阶段,物质生活富足、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烈是当代大学生的特征,要想使其认识到自身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就需要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人民伟大奋斗历史,通过深入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使学生形成“四个自信”,认同我国政治及经济体制、认同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引导大学生回顾物质资源极度匮乏的艰难时期中我党及人民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不畏牺牲的果敢精神,继而使大学生树立自身使命意识,将自身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贯通起来,实现个人成才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结合。

   一、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要内涵

   (一)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政治性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由弱到强所走道路的经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为注重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与智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学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重要性的论述将“四史”学习教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且为大学生“四史”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目标依据。

   大学生“四史”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历史教育”,而是以历史为基础的政治教育。从“四史”教育内容来看,其涵盖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建设国家、走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奋斗历程、中华民族政治选择历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特征。大学生“四史”教育实施的前提是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根本目标在于使大学生深入认识我国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为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为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不动摇,继而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的政治与历史认同感。由此可见,“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本质,唯有把握“四史”教育的政治性内涵才能保证其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专业性

   大学生“四史”教育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历史观与价值观间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来看,正确的历史观是最大化价值认同的来源,大学生唯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的奋斗发展历史,才会对自己的民族及国家形成肯定性的心理判断及情感归属,即历史观可以统一个体与国家的思想,继而使个体作出有利于国家繁荣发展的行为选择。由此可见,大学生“四史”教育是针对学生思想及政治的教育,鉴于其“历史教育”的基础及“政治教育”的本质,综合来看,大学生“四史”教育具有政治教育、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

   其一,政治教育的专业性。正如前文所述,正确的政治立场及方向是实施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前提,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是新时代下大学生“四史”教育亟须思考的问题。

   其二,历史教育的专业性。既要摒弃传统灌输历史的教育理念,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四史”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获得启发、获得解决与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

   其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从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出发,结合大学生所处的内部环境(校园、课堂等)、外部环境(社会环境)、“拟态环境”(有组织、有目的的利用信息虚构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三)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时代性

   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出发点为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的奋斗与发展历史,其支撑点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其落脚点为使学生自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从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逻辑来看,其虽然以历史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但却呈现出极强的时代性特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述的“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大学生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与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目标及方向相契合,并与我国社会实际紧密相连,表明大学生“四史”教育服务于现实。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四史”教育也要秉承“立德在先,树人在后”的理念,在提高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觉悟的同时聚焦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其以法律为准绳、社会公序良俗为约束正确决策自身行为,在坚持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础上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主动承担现阶段的责任。

   (四)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践性

   大学生“四史”教育内容虽然各有侧重,但从整体上来看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富强、为世界谋大同的生动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以中国特色公共政策制定的历史经验为例,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一直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辩证统一,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以及我国在革命及社会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政策。同时,我国各个时期制定的公共政策,都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导向。“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是各级党组织及各级政府所坚持的根本原则,更是衡量公共政策是否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的根本标准。此外,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以调查研究为基础,在政策决策前,进行广泛且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确保全面了解主观及客观情况,把握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以及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可行的政策。不管是中国特色公共政策的制定,还是中国共产党帶领人民走向富强民主的历程,都证明“实践”的重要性,这也决定了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以实践为落脚点的综合教育活动,不仅要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式方法,发现、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二、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根本在于把握正确的导向,继而纠正四史教育中的价值观偏差。维护人民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也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四史”教育同样是以维护谁、服务谁为导向的专业性教育。学生通过“四史”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党和国家及人民奋斗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正确认识、批判世界各国所选择的道路,有助于学生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必然性、合理性。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想决定态度,思想决定行动”,当代大学生处于中外文化融合、信息传输密度及速度双高的复杂社会环境中,部分反动及反华势力以“平等”“自由”为由,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发表不良言论,诸如利己主义思想、享乐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无用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等都在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摇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甚至驱使其作出过激行为。在此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分析社会现象与问题的正确方法与思路,使学生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以辩证思维挖掘社会现象的本质,继而帮助学生抵御错误思潮、坚定理想信念,继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立德为先,树人在后,这与学生成长与成才的规律相契合。学生处于社会的大环境中,唯有具备高尚道德品质、坚定理想信念、强烈的法律意识才能具备做“人”的基本素养,而专业的知识技术、综合能力等是“人”的附加价值,是其担任使命、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条件。“四史”教育作为育人与育才相结合的教育,兼具了道德培养与技能培养的双重功能,通过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为有机的整体,使学生自觉提高道德素养、专业能力,引导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行为选择时“以史为鉴”,继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道德观。同时,“四史”教育的激励、启发、熏陶、警示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以法律为约束、以社会公序良俗为准繩、以历史为参照进行行为决策,继而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打造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的优质课程

   大学生“四史”教育涉及面广,具有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实践性的特征。为了保证“四史”教育质效,建议高校以“四史”学习为主要内容打造专业课程,通过党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等形式将“四史”渗透至高校教育各个环节中,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融合的大学生“四史”教育模式。同时,在高校专业课程中融合“四史”教育,以历史教育为基础,以政治教育为核心,以思想教育为保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及行为,继而使其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此外,设置专门机构监督大学生“四史”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情况,将教育责任落实到个人,为大学生“四史”教育提供组织架构、制度保障。

   (二)创建以校企结合为契机的“四史”教育机制

   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部分企业成立时间悠久,见证了我国时代发展的进程,并为我国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建以校企结合为契机的“四史”教育机制,能够使学生通过参观企业、了解企业历史、见证企业辉煌成就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的赋能,继而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经济的认同感。同时,为了保证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实践性,建议学校开展“国有企业砥砺奋进谋发展,敢为先人促改革”的社会实践活动,请学生深入国有企业,收集关于国企改革、国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料,并以此为基础撰写社会调研报告,使学生对国有企业的历史有全面、系统的认知。最后学校评选出最佳报告并给予获奖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国有企业服务大局、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勇担使命的精神。

   (三)构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教育资源

   信息经济时代,以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前沿颠覆性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应运而生,迅速占领媒介市场重要地位,并助推信息传播密度与速度的双提升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在此背景下,学生信息接收程度显著提升,虚假、负面信息及不良言论全面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动摇其价值观、历史观与理想信念。大学生“四史”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承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责任,通过构建以多元媒介为载体的“四史”教育资源抢先占领网络意识形态高地,以思政话语的权威性、亲和性、针对性纠正学生错误思想。例如,通过新媒体平台整合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以此为案例实施价值选择教育等,围绕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实际、基于“四史”教育基本内涵使学生发现自身消费行为中存在的不足,继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四)建设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实施大学生“四史”隐性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文化的熏陶及环境的浸染,学生会形成铭记历史、以史鉴今的良好习惯。为此,高校需要加强学习历史、弘扬历史优秀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结合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事件节点开展党员知识竞赛、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四史”教育形式;另一方面可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结语

   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要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政治性、专业性、时代性与实践性。高校实施“四史”教育要深刻把握其内涵,认识新时代“四史”教育新特征与新变化,并围绕当代大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广泛整合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模式,以切实提高“四史”教育质效。

   参考文献:

   [1]魏晓文,秦雪.历史虚无主义批判的三重逻辑——学习习近平关于“四史”的重要论述[j].思想教育研究,2020(9).

   [2]孙艳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加强“四史”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9).

   [3]穆占一.挖掘吉林红色资源?创新抓好“四史”教育[n].吉林日报,2020-08-26(004).

   [4]沙冰.从“四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j].质量与市场,2020(16).

   [5]叶子鹏,王财忠.在加强“四史”教育中提升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n].广西日报,2020-07-16(005).

   [6]宋俭,廖玉洁.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20(7).

   [7]靳诺.围绕立德树人?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5).

   作者简介:燕齐(1995—),女,汉族,安徽安庆人,单位为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篇: 四史论文1000字

xx年党的十九大和xx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是重大战略和政治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新时代新任务新实践需要新的思想来指引。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实现新使命的必然要求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使命需要伟大思想。深入学习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以武装全党,教有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必然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总目标、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最大优势,提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壮美蓝图,完整勾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确立了党和国家事业长期发展的宏伟目标,展现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这一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保证和不竭动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历史事实表明,我们党和人民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中国精神,这是我们独特的政治优势。

第八篇: 四史论文1000字

  近日,上海市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四史”学习教育落脚到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来,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当好善作善成实干家,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四史”浩繁,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我们要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去观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理论上清醒和政治上坚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更要时常回头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不断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面对疫情的突发,共产党员们挺身在前,肩负责任和使命,涌现出了无数的逆行者。他们就像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英勇无畏奋战在第一线。他们是勇敢无私的逆行者,也是践行时代使命的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念,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正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树立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历史是相通的,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遗产。“四史”是记载、是沿革、是过去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担当。将“党员先行”落实到行动中,将国之重担抗在肩上。在历史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第九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中的精神瑰宝。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结合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要求,将“四史”融入课程研究,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历史思维,拓展历史视野,从历史中感悟初心,在百年奋斗中牢记使命,不断增强为实现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史鉴今,砥砺前行。

[关键词]“四史”;教学;研究

[课题项目]2019年度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作者简介]郑海涛(198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昆明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继才(通信作者)(1975—),山东枣庄人,博士研究生,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46-00-02[收稿日期]2020-10-01

一、“四史”融入的重要意义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探索、奋斗与发展中形成的政治财富。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四史”教育更好地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同时,通过“四史”融入课程,使大学生能够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融入路径

(一)运用课堂教学,讲好“四史”红色故事

1.从“四史”中传承红色基因,明确时代使命和责任。结合“四史”回顾历史、感悟初心,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信仰力量,激发新时代大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增强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行动力,奋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同时结合“四史”讲清楚新时代对时代新人的崇高理想信念、本领才干和担当精神的要求,使大学生能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并且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成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和有奉献的时代新人。

2.从“四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做好正确的人生规划。通过共产党人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教育大学生们要树立信仰、坚守初心,做好正确的人生规划,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中彰显个人的人生价值。

3.从“四史”中感悟高尚与纯粹,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感悟中国共产党人高尚纯粹的理想人格,从理想信念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顺“四史”的历史逻辑。回顾历史,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坚持信仰、秉持初心,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这些都是“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培育青少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艰苦奋斗提供充沛的精神养料,也是思政课教学的最好教材,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宣传,这些事例都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与坚定初心。

4.从“四史”中追忆先辈的革命初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角度,以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新时代以后发生的典型故事为依托,用有血有肉的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四史”教育是培植爱国奋斗精神的智慧之源。爱国奋斗精神是贯穿于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历程的一条主线,是爱国主义和奋斗精神内在印证和统一的整体,是新时代一种重要的精神标识,是以党史教育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精神指向,是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现实的动力。

5.从“四史”中探寻规律,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只有透过历史的表象,探寻历史长河中的规律性认识,才能真正揭示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才能使价值观自信具有深厚根基。“四史”融入,使大学生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和思想指引,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深刻汲取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有益启示,让大学生从价值观层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追求,从而生动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

6.从“四史”中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锤炼品德修为。以不同历史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故事为主线,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优良道德品质,立体生动地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从中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使其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对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领域中的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以及个人品德提升的路径有精准的把握。

7.从“四史”中见证共和国的法治印迹,培养法治思维。汲取法治的智慧,通过讲授坚定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历史制度,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充分发掘在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以来诞生的诸多第一次、伟大创举和标志性首创案例,使大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促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其他成员崇德向善。

(二)利用社會实践,把握“四史”价值意蕴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让思政课活起来。高校通过寒假、暑期社会实践,由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到实践教学过程的深化提升,使“四史”教育立体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社会实践,利用假期参观传统教育馆、革命活动旧址等,走进红色基地、聆听历史故事,通过观看一张张反映当年战斗场景的图片、一件件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具,倾听一个个英雄的事迹,重温革命先烈大无畏的气概,接受深刻而生动的红色教育。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深刻感悟红色资源的核心和精髓,铭记那段革命历史,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锤炼升华,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三)运用网络手段,拓展“四史”教育广度

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随时随地拓展“四史”教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做好“四史”知识拓展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红色育人课堂”;利用线上线下多种载体,提升“四史”学习的有效性,例如推送ppt,推荐“四史”相关影片,分享红色经典。高校也可以打造“四史”教育讲堂,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潜移默化融入红色故事元素,用有血有肉的内容吸引学生,开展入脑入心、有声有色的网络直播教育,在思想和情感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历史情境中体悟真理,夯实“四史”学习力度,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与感染力,提高思政课的有效性。

三、结语

回望来时路、坚定前行路。“四史”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在长期的探索、奋斗、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精神瑰宝。在百年党史中感悟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有之义。通过积极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连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理顺“四史”的历史逻辑,从“四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引导青年学子把握当代中国实情和自身实际,明确定位和方向,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奋斗精神,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忻平,陶雪松.让“四史”学习融入思政课堂[n].解放日报,2020-08-20.

[3]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01).

第十篇: 四史论文1000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习“四史”,就是要提醒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通过对“四史”的学习,丰富对社会主义500年发展史的知识储存,深化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重大事件的认识。作为党员干部,更要时刻不忘学好“四史”、用好“四史”,不仅要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这样的组织生活中进行学习,更要时刻学、不停学,还要将学习情况结合实际工作,时刻保持学好用好“四史”的热情,投身于松江的体育事业中去。

第十一篇: 四史论文1000字

从“四史”中主要学习到:中共党史是政党史,是专史。其主要内容,一是怎样执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二是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新中国史是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了民主、富强、自立的一段发展史。中国改革开放史讲述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前进的奋斗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思想理论的伟大飞跃,形成邓小平理论,实现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四个重大突破,逐步完善了政治体制,促进了对外关系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世界社会主义再创辉煌。

学“四史”,以“修心”作为不忘初心开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四史”是党员干部的一门必修课。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也要不断跟随党的步伐,立志从“修心”开始,学习“四史”,并运用到工作与生活中。学习“四史”能够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而“修心”即净化心灵,修养心性。在“四史”学习中,往往能了解历史的进程中,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净化,也只有经过“修心”,才能发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如将自己在社区工作中待人接物谈吐等变的更为专业化、亲民,真真做到为市民排忧解难。

学“四史”,以“修德”立志坚持个人品德。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要在思想上、行动上、理论上等方方面面弄清楚“四史”。正如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作为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要以“修德”立志坚持个人优秀品德,在社区服务中展现出来。在理论上,要深刻学习“四史”,有个人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学习到社区工作者中的党员先锋精神;在行动上,要时刻自我准备着为市民服务,解决急、难、愁的问题,对待市民不能有半点马虎的态度。如积极参与党性学习课程(三会一课等),将所学“四史”知识运用,做到有声有色、深入人心。

学“四史”,以“修身”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懂的理论知识或者不知道如何巧妙运用于工作生活中,真真正正体现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这时就需要用“修身”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学“四史”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经验智慧,汲取坚守立场的定力。在学“四史”中,遇到的问题,会转化为社区工作上的问题,但作为社区工作者一直深信这么一句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工作不能单单有想法,更要付诸于行动。通过学习并宣传“四史”发展历程,将理论知识与社区工作实际相结合,聚焦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将群众诉求落到实处,这也将是社区工作质的飞跃。

在“四史”的历程中,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作为社区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做到在理论上清醒,在政治上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第十二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新时代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积极应对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的困境与挑战,努力探索“四史”教育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的实践路径,即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关键词:“四史”;价值意蕴;实践路径;社区党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20)09—0043—03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这深刻揭示了思想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础,习近平明确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社区党组织是实现城市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基础,因此社区党建工作至关重要。新时代条件下,将“四史”教育融入到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对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对当前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的种种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我们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有机内嵌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有利于社区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从而为社区提高治理水平提供有益镜鉴。

   (一)“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基本前提

   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而对于党情国情世情的了解,是正确看待历史、现实与未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奋斗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都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无不彰显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是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指导下,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大贡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中的王进喜、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袁隆平等优秀的历史人物,无不在以自己的切身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此,“四史”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人物的经历和思想给社区基层党员以精神上的教育,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帮助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二)“四史”教育是基层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

   四史的历程,无不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的历史,具体地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于指导具体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因此学习四史就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尤为注意的是,四史的发展过程不单单是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历史,更是将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内容的过程,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因此,学习四史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也是学习随后各个时代不同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和理论;既是学习思想理论,又是学习实践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四史”教育是广大党员真正学懂悟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由之路,而且是作为生动的历史教材。

   (三)“四史”教育是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有益镜鉴

   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政权建设、国家治理的过程,包含着党在各个阶段关于国家和社会建设的重要经验总结和历史教训。学习四史,有利于我们深刻把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正反经验,学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所取得的伟大经验。社区党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党的机体细胞,激发基层党组织新活力的基本保障。”〔3〕尤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以来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的深入思考,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明确提出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从而有利于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城市建设中的治理水平,推进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的展开和发展。

   二、“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现实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城市社区的党组织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既有“四史”教育长期形成的教育形式相对陈旧的问题,多流于传统说教的形式;也有随着社会转型产生的利益分化导致的多重社会不良思潮的侵袭,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更有社区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如部分党员理想信念缺失,党组织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面临多重困境与挑战,需要认真审视和剖析,这是社区党组织解决困境、加强思想建设的前提。

   (一)“四史”教育形式相对陈旧

   我们党历来重视历史教育在思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成立各级党员干部培训组织建构起了完整的历史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历史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形成了过分依靠传统说教形式的情况,四史教育在教授形式上过于单一,多采用讲座、理论灌输等方式,使得四史教育收到的实际效果差强人意,难以深入人心。此外,“对于四史”内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组成部分存在内容交叉、历史时期重叠的部分,如何理清内部四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构架四史教育体系,也是目前“四史”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是“四史”教育在内容架构以及教育形式上存在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四史”教育在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二)不良社会思潮的不断侵袭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些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危害,尤其是对于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内部的党员造成了认知上的错误引导。第一,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歪曲、丑化、编造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历史,借以否定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从而否定党的历史,使得部分党员无法辨明大是大非问题,无法透过历史的迷雾把握历史事件的真相,不能正确评判某一阶段历史和某些历史人物,这是部分基层党员和广大民众思想认知面临认知障碍的重要原因。第二,随着社会转型带来个人利益的张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的侵袭,人们对于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我党的优良作风有所忘却,极易陷入对现实物质生活的享乐之中,忽视了精神生活的追求。甚至有的党员将市场交易原则引入对人民服务工作中,以交易原则处理干部党员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丧失了对于共产主义信念的追求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理念的践行,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非常不利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三)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问题

   第一,部分党员理念信念缺失。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也有一些人宗旨意识淡化,是非观念淡薄,有的在政治性原则性问题上态度暧昧,有的不能洁身自好,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这些人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表明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念的不彻底、不坚定。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部分党员没有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致不能正确认识部分历史现象的本质,总是“人云亦云”,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被各种社会思潮裹挟带偏。第三,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问题。社区党组织作为重要的基层组织,以往过度注重其在带领基层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作用,忽视了对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引导,忽视了对于广大基层民众的思想教育,过度重视利益激励作用,从而给自身的思想建设带来了极大危害。

   三、“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的实践路径

   “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是一个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基层党员为核心,帮助社区党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根本目标。为此,“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关键在于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以拓展教育内容,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以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制度变革促进“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一)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

   从“四史”教育的内容来看,既要科学理清“四史”教育的架构体系和交叉内容,更要不断拓展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这是因为“四史”作为一种历史教育是在长时间跨度以及广袤的地域背景中展开的,侧重整体性概括性教育,而每个地区的历史资源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充分挖掘当地的各种资源,不断凝练概括当地的红色资源、历史资源等,形成地方特色,例如“红船精神”、“雨花英烈精神”等,就是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不断拓展四史教育内容,建构适合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和宣传形式,才能将“四史”的基本原理灌输入党员的头脑中,真正做到内容和形式、普遍和特殊的有机统一。此外,拓展“四史”教育内容除了深度挖掘四史的地方资源,同时也要积极应对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对于妄图颠覆党的统治、不利于人们精神健康发展的思想观点要勇于发声,积极应对,在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中宣传“四史”的内容、价值理念。

   (二)創新教育形式: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结合

   新时代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相融合,需要改变过去流于传统说教的方式,改变过去单一举办讲座、固定课程的模式,关键是要推进理论和实践教育形式二者相结合的形式。第一,推进以比赛促进理论学习的方式。通过举办四史相关的有奖知识竞赛,充分调动各社区党组织学习四史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以奖促学、以赛促教等形式,推进四史知识的传播。第二,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目前全国各地建立了很多历史文化博物馆以及革命教育基地,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井冈山全国青少年革命教育基地、延安红色教育基地等,都是非常宝贵的四史教育资源,可以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感受各革命基地的氛围,增强教育效果。第三,加强教育实践方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四史教育应当树立的理念,更是应该实现的行动。四史教育不能只是理论的传授,更要鼓励社区党员积极为社区民众服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四史”教育的理念、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四史”教育体制机制建设

   促进“四史”教育与社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离不开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第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引进一大批熟练掌握“四史”历史理论知识的专业人才,不断加强人才支持,加强四史教育研究,第二,探索基层党组织与高校、党校以及地方文化馆等机构的合作机制,形成一整套地方资源开发、理论培训、现场教学以及实践参与的四史教育制度建设,以制度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切实保障“四史”教育的操作性持续性。第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无论是引进人才、机构合作还是实地教学,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有关部门要努力支持社区党组织的基础建设,为各项活动的开展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第四,加强“四史”教育考核机制建设。将“四史”有关知识以及践行“四史”教育理念的行为确立一个科学的评价审核标准,对那些在教学学习中成绩优秀、践行服务人民的优秀党员进行嘉奖,通过树立典型以调动广大党员的动力和积极性,激发社区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最终“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4〕

   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要求“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贯通起来,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贯通起来,同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贯通起来,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5〕。通过“四史”教育融入社区党组织思想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巩固共产主义信仰,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4.

   〔2〕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8-11-8(01).

   〔3〕张晓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01):104

   〔4〕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8.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56.

第十三篇: 四史论文1000字

存史、学史、治史是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继承文化传统,积极倡导学习历史,研究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鲜明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史鉴今,传承“四史”的力量,建设美好社区,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一、“党史”彰显信仰力量

一部党史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从初创阶段、成熟阶段、曲折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的艰辛和不易。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激励着无数共产党员们为之努力奋斗。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从此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坚强的后盾,这信仰力量指明了我们奋斗的方向,让我们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二、新中国史彰显榜样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逐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让中国人民从被压制的“东亚病夫”到昂首挺胸做实实在在“龙的传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0月1日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xx次阅兵。每一次的阅兵活动,都见证了新中国不断的成长和变化,彰显了榜样的力量、增强了国民信心和自豪感。

 三、改革开放史彰显经济力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

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改革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解决温饱,这个已经实现了。第二步是达到小康水平,这个也实现了。第三步是: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一部改革开放史充分彰显了经济力量!

四、社会主义发展史彰显制度力量

从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历经政权巩固,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与实务,调整以及改革开放;从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来看,历经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和公社化、整治民主化,以及以阶级都中为中心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历程;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道路来看,历经了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步摆脱苏联模式,走自己的道路。如今中国人民终于开创了适合自己国情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也越来越展现了鲜明的制度优势力量。

总之,传承“四史”精神,将其力量转化为社区服务的实践中去,要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

第十四篇: 四史论文1000字

摘要:四史的主线是党的领导,四史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的发展脉络,坚持党的领导。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提升心理素质的丰富素材,成为四史教育的高效载体。文章运用中外教育理论中的新观点,从培养适应社会、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分析如何结合四史教育,探索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四史教育;培养;心理素质;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21)5-003-002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四史的主线是党的领导。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其严谨的逻辑、丰富的素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华呈现在学生面前。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心理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相互联系,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體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关键能力是“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其中,认知能力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1]。文章愿从适应社会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的视角,分析高中“生活与哲学”课结合四史教育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途径。

一、培养适应社会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习中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部分中学生中有时存在沮丧、焦虑、紧张、愤怒等心理失常的表现,势必影响其正常学习,甚至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不良后果。为此,要求学生:

1.树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观点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为例,在教第十二课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教师介绍了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并采用“角色体验”的方法,让学生们讨论如果你就是邱少云,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学生们讨论热烈,有的提到敌我双方在武器装备上相差悬殊,为了歼敌,必须进行大规模大部队伏击战;有的提到如果他不这样做,会引来敌人的猛烈炮火,给我军带来巨大损失……师生共同小结:当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为了前者而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来保卫集体利益,同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这种讨论,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屋建瓴地科学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尊重人,要主动关心人,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雷锋、焦裕禄和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优秀党员,都是主动关心帮助群众的楷模。学生懂得了在学习榜样的同时,自己也可对社会奉献爱心。于是,班级同学踊跃为贫困学生捐款,学生们利用节假日轮流去区敬老院慰问孤老,关心老人们的生活,帮助生病的孤老就医送药。对此,《苏州日报》进行了报道,肯定了学生们的点滴贡献。

2.辩证分析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在教第九课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发给学生一份调查表,要求实事求是地写出最熟悉的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学生自己的优缺点。经过交流对比,学生们发现了父母、老师、学生身上的优点是主流,有很多值得借鉴,又发现自身身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如不愿劳动、不守时,爱忌妒别人、缺乏合作意识等。教师进一步指出在生活中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同学间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对自己的缺点,即使是支流,但若枧而不见,任其蔓延,后果也不堪设想。

二、培养情感

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与童年中期的孩子相比,青春期少年的世界至少有三个变化。首先,变得更加开阔。青春期少年的舞台不只是家庭或当地社区,而是更广大的世界,甚至整个世界。其次,变得更高级。青春期少年能够以更加抽象的思维方式推理、思考,提出假设和理论。最后,变得更深入。青春期少年更加持续地探索自己的生活,比几年前更全面地对待自己的感觉、恐惧和理想[2]。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反映世界观。例如,在教第十二课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教师首先围绕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的选择作了介绍:有一天,老师问学生一个熟悉的问题,即:你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学生回答光宗耀祖,有的说办实业赚钱,而少年周恩来的回答则石破天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然后笔者将这句话和他为小学学友的题字“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用课件呈现,接着播放了一段视频,介绍了周恩来是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23岁时在法国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周恩来12岁离开家乡,为了寻求真理,操劳国事,一直未能回故乡淮安看上一眼。当播放到邓小平同志在为周总理追悼大会上作悼词时,气氛很凝重,部分学生为之动容。视频播放完后,教师呈现思考题:“为什么周恩来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衷心爱戴?少年周恩来心中的选择是什么?”学生回答时,很自然地提到了“爱国”,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爱国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基础。因为他幼年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赔款割地,备受欺辱。他之所以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在于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为某个个人谋私利,也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人类谋福利。即便他掌握了多国外语,但在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正式会见场合他以我们的母语汉语娓娓道来,他的爱国情感体现在他的高超的斗争艺术和高尚的人格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无处不在。

可见,情感教育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干枯、苍白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在情感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使命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情感教育不能光靠华丽的词藻,要靠事实说话,靠自己身体力行,以真心获得真情。

三、培养意志

心理学认为,在意志结构中,决心、恒心、信心是三个重要的心理因素[3]。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和熏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中修订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的要求。

在教第五课的“意识的作用”时,指出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准备议题:“你了解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吗?你知道李政道的老师核物理学家王淦昌院士的故事吗?”课堂上请学生分组上台发言。

第一组学生交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院士是苏州常熟人,1930年王淦昌在清华大学工作期间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师从著名的女核物理学家迈特纳。1933年12月,王淦昌出色地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和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在他准备回国时,德国科学家劝他:“德国有世界最先进的物理实验室,大师辈出,像你这样年轻有为,留在德国一定能大展宏图。回到中国,哪里有你的研究基地呢?”王淦昌回答:“我是中国人,来德国求学,为的是报效祖国。”第二组学生交流:他毅然回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后,先到山东大学任教,后来在浙江大学物理系担任系主任时,李政道曾是王淦昌的學生。李政道这样评价老师:“王淦昌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终生保持了年轻学生的求学精神。他为人诚恳热情、正直、坦诚,治学严谨,是祖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后人之楷模。”第三组学生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乃彦回忆:“王淦昌虽然学术造诣很高,但是一直是勤学好问,只要自己不懂的就可以向年轻人请教,向年轻人学习。在60多年的核物理科研生涯中,他对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地从一个高峰攀登到另一个高峰。”接着,教师提问:如果说“只要有决心意志和干劲,就一定能成功。”这句话对不对?请分析。学生们马上指出这是类似“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唯心主义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加德纳教授认为,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他所拥有的各种智能和技巧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在担任某一个角色时就会很出色。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更多的机会较好地处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5]。在教第六课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时,教材又引发思考“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提到失败,有些学生不禁皱眉,因为此时的他们正在积极准备迎接省学业水平测试。教师先引用了一位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句话:“我一生经历的成功屈指可数,但经历的失败却不可计数。”针对有些学生在模拟测试中成绩不理想,笔者充分肯定了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指出这是一次真正的考验,必须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迎接挑战,自觉地促成从失败向成功的转变。事实证明,当学生迈着自信的步子走进测试考场,又微笑着走出考场的结果,说明意志教育必须与“挫折教育”相结合。挫折教育防患于未然,通过设定合理现实的目标,促成学生意志力的飞跃,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很有裨益。

四、结语

四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历史,学习四史目的在于通过历史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的发展脉络,坚持党的领导,引导学生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成为四史教育的高效载体,成为探索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的途径,十分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素质教育在召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教育手段,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国家发展需要的、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多元智能理论与政治教学的新模式”(项目编号:77)成果之一,主持人:须弘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n]2017-09-25(1)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

[3]刘守立.学习管理理论与策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

[4]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5](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视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26-28

四史论文1000字十四篇相关关键词:史论 字十四篇,如何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轻松写作。

四史论文1000字十四篇》出自:爱游戏官网入口-ayx爱游戏官方app平台入口
链接地址:http://m.gjknj.com/special/803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推荐专题

爱游戏官网入口-ayx爱游戏官方app平台入口 最近更新

© 卡耐基范文网 m.gjknj.com ayx爱游戏官方app平台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